
執而行的書畫之道
「 執 」。禪雖不主張,但事實上,禪卻因執而知,因執而悟,因執普渡天下。禪所謂的「破執」,只是破心中的邪執和舊執,破不合善道和無生機的執,而不是破「法」執,破「道」執。因為「法執」不弘,「道」執不揚,書畫亦然,不執非創之法,不執非創之道。而執能創之法,執可創之道。所以,「執」,無論是在禪,還是在書畫,是一種為實現理想堅持到底的意志;堅忍不拔的精神表現。這種意志和精神表現,就是「行」。是認真的行,堅決的行,徹底的行,不達目的絕不甘休的行。
禪之所以重行,因為禪重創造,書畫亦然。因而,「行」乃是書畫的禪性之一,這可以從書畫創作者的實際生活中得到證明。唯有行才可以致知,唯有行才可以致悟,唯有行才可以致創,這不僅是書畫之道的真理,也是創作者人生之道的真理。
知與悟的創作生機
所以知是創造的活泉,悟是創造的生機。根據事實證明,書畫最有價值的知,均始於「行」,也唯有自「行」中獲得的「知」,才是最可靠最可貴的真知。以最淺顯的例子來說,書畫的用筆用墨,儘管人人會講會說,可是究竟如何用筆?如何用墨?才可以達到用筆用墨的最佳效果?尤其是在微妙的千變萬化中,把握住「恰到好處」。這卻是看似簡單,知卻不易的一門頗為奧妙的經驗與學問。「行」方可致「知」,唯「知」方可以致「悟」的道理。所以,書畫所謂的真知,即是實實在在不折不扣;完全從「行」的功夫中得來。唯有此知,方可致悟與致創。
「行」乃「知」之源。尤其書畫,可以說不行絕不能知。不知即不能悟。不悟則永無創造可言。由於書畫的知。與人類其他的知比較不一樣。因而它獲得的途徑也有異,一種是從前人或他人的文字或言語中獲得,一種是由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中獲得。文字言語,是屬前人或他人過來的經驗,實際生活,是屬親身經歷的實質體驗。以書畫創作,前者固屬重要,但是後者尤加可貴,因為前者的知,只是一種人人可以研讀學習的既有理論和方法。唯有後者「不著文字」的知,才是屬於自己「創」的可靠資源。
起信齋
戴道以文,相濡以墨